大裳茶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快眼看書www.kyks.tw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師傅住下。見小國毓求得可憐,鍾師傅沉吟中帶著猶豫。丁周氏見這事兒有門兒,馬上吩咐招娣,去瑞茂燒鍋買最好的燒酒。小國毓笑,奶奶只記得瑞茂燒鍋的燒酒好,卻不知已經搬了,現在已經更名為“瑞泰協”,經營幹海貨果品、土產雜貨。他背起鍾師傅的行李和工具,送到了西廂房,搶著去給師傅買酒了。
盛情之下,鍾師傅只好留下。
不知不覺,冬去春來。鍾師傅在丁家住了三個月有餘。他的話很少,日日早出晚歸,似乎有意避開丁家的招待。小國毓索性搬到了西廂房,與師傅一起住。白天琢磨研究,晚上請教。鍾師傅雖然不去修橫棖,也不補家譜,但有問必答,悉心指點。
“瞎掰凳”名字有些土氣,卻幾乎囊括了木匠活的所有手藝。一塊獨板鋸開,能支能合,兩個面一分兩用,相互蘊合,天衣無縫。看似其一,卻關乎其二,既是卯又是榫,彼此關聯,我中有你,你中有我。關聯之處均是活榫,支起為凳,合可為枕,異常玄妙。
小國毓由好奇,變成了貪戀痴狂。做瞎掰凳,就是以缺補缺,必須心細,一下弄錯了,整個就廢了。一塊兒板兒拿在手上反覆琢磨,選料畫線、設計槽梁、摳鋸磨鑿,一做上活兒,連喝水、吃飯都顧不上。“瞎掰凳”是小國毓的第一件作品,他幾乎花了一個月才做成。成功掰開那一刻,欣喜若狂。之後,小國毓又開始琢磨起了“新玩意”,先後製作出“瞎掰棍”、“瞎掰球”、“魚骨鎖”、“九合離”等奇妙之作。鍾師傅見了那些構思極為精巧的作品,榫卯一舉兩得,相互吻合天衣無縫,生平聞所未聞,忍不住歎絕稱奇,連贊小國毓舉一反三,少而穎悟。
臨近上巳節的一天晚上,鍾師傅回來較早。他說自己要走了。
小國毓聽了一呆,難過地道:“橫棖還沒修呢……”
“案面平直,卯榫結實,不修也一樣用!一條尋常的平頭案,兩端無飾,木料普通。扔了也就扔了,是沒有必要修的。”
小國毓捨不得師傅離開,指著那本殘破家譜,“家譜也沒修呢!”
鍾師傅讓小國毓取過家譜,說:“若想修復,倒也不難!膠澳近海天氣潮溼,古籍儲存不易。這本家譜,書紙泛黃,磨損最多的地方就是書口,邊角一碰就掉渣,需用像蠶絲一樣的紙將邊角環襯起來。修復之時,可加入黃柏,顏色接近,還能防蠹防蟲。可是,一般家譜三十年一續修,為何一定要修這本殘譜呢?”
“……”小國毓聽出師傅執意要走,眼裡泛著淚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