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關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快眼看書www.kyks.tw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上大半個時辰,還是面片兒聽姐妹們刁難了幾句便心中不忍,忍不住出言替馬橋幫腔說話,央求姐妹們放他一馬。眾姐妹見此情景,這才取笑面片兒幾句,開啟房門,把她擁了出去。
面片兒穿著一身青色深衣,新郎穿紅,新娘穿青,這是唐人結婚的裝束,“紅男綠女”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。面片兒大袖、披帛,隆重、端莊,頭飾金銀琉璃各色釵飾,雖然都非真正的金銀飾物,瞧來卻沒什麼區別,滿頭珠翠的樣子顯得異常高貴。
只可惜,楊帆蹺著腳尖兒也沒看到她的模樣。面片兒倒是沒蓋蓋頭,雖然蓋頭從漢朝時候起就出現了,不過唐朝時候蓋頭還不大流行,大部分人成親都用團扇,面片兒手中就拿著一柄團扇,一柄邊緣飾著白色羽毛的團扇,把她的面孔遮得嚴嚴實實,只能從側面看到一點點肌膚。
新娘子家裡也僱了輛馬車,面片兒由小東姑娘和另一位坊裡的女孩攙著,姍姍地登上馬車,馬橋充作馬伕,駕車前行,車輪只滾了三匝,他就下車上了自己的馬車,改由車伕替新娘子駕車,馬橋則打馬揚鞭,先趕回家裡準備接親了。
這種規矩叫作“反馬”,若是發現新娘子不是處女,或者在此期間有任何嚴重不守婦道的行為,男方可以把人退回來,新娘子自備馬車原因就在這裡,雖然成了親,她現在還不算真真正正的馬家人。
馬橋駕車離開時楊帆沒有隨行,他的身份最是自由,既算夫家人也算婆家人。楊帆笑嘻嘻地跟著面片兒家裡一幫送親的親屬,陪伴著面片兒的馬車,一路慢騰騰地走回馬家,就見馬橋穿著新郎倌兒的禮服,站在門口伸著脖子已經等了好久了。
接下來,邁火盆、跨馬鞍、跨米袋……,一連串繁瑣的迎親程式,好不容易忙完了這一套流程,兩個“金童玉女”往馬橋和麵片兒身上撒著五穀雜糧,新郎在前,新娘落後半步,在眾人的歡呼注目下緩緩地走進了堂屋。
進了堂屋,便該行“卻扇之禮”了,“卻扇禮”也就相當於後來的挑蓋頭,只不過這時候的新娘子還沒有那麼受拘束,並非到了婚禮現場就被送進新房。這個時代男方父母只是負責陪著同輩親友聊天飲宴,操持婚禮的主角是新婚雙方,所以這“卻扇禮”就在堂上舉行。
馬橋不會說“卻扇詩”,便只向面片兒行了“卻扇禮”,面片兒這才把擋在面前的團扇輕輕移動。
團扇移開,她還是她,她又不是她!
面片兒眉眼盈盈,含羞帶笑,那副嫵媚的模樣,連熟識她的馬橋和楊帆都看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