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卿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快眼看書www.kyks.tw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了。”
“聽起來比之前更柔軟了,細節的部分處理得很巧妙。”
“哈哈哈,貝多芬的110回彈速度更快了!”
兩個人說得起興,就在李斯特面前討論了起來。
匈牙利人搶不到出場機會,乾脆把兩隻嘎嘎嘎的大鵝趕了出去,把門一關才重新坐到鏡頭面前。
狗卷荊正眼神亮亮地望著他。
極少誇讚學生的李斯特開口之前頓了頓,剋制地說:“演奏貝多芬時要注意自己的表達和表達的手法,特別是貝多芬奏鳴曲110,從序奏的宣敘調開始就要小心,貝多芬是一個富有表達欲的音樂家,他的音樂永遠情緒飽滿而豐富,並不光是停留在紙面的音符之上,還有底下的湧動要表達出來,將空間的廣度和寬度拓開。”
“因為貝多芬他這個人是個悶騷。很多話他直接說說不出來,只能傾注在音樂上表達,就連表白都恨不得寫一首曲子,音樂才是他的第一語言,他將自己的人生都融入到了他的創作當中去……”
就在小荊的眼神慢慢暗下去,好像耳朵也垂下的時候,李斯特眼裡閃過一絲笑意,才說了一句:“彈得還不錯。”
學生馬上又支稜起來了。
李斯特幾乎將整首貝多芬奏鳴曲都掰開了來講,不停留在曲子本身,加入了很多關於他對貝多芬的思考和肯定,從演奏到作曲的動機和思考,偶爾他還會停下來等狗卷荊的反饋。
儘管已經學琴十幾年,但狗卷荊的關注點更多的在技巧和表達上,對於鋼琴樂曲背後的創作手法和理念瞭解得少之又少。從這方面來說,小荊在表達上相當的“野生”。
這是大部分人學琴的分界線——對音樂的理解到哪裡。
這部分的理解會很直接地反饋到音樂的表達上去。
代入來體驗作曲家的表達是很直接有效的方式,只不過這樣的方法是有極限的。再情感豐富和細膩的人,也有無法理解的時候。而且一味將自己代入作曲家的心境當中,就像演員不斷用體驗法代入別人的人生,反覆過度的代入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。
更需要花費精力的,是去了解一個作曲家,瞭解他的人生、他的經歷、他的創作理念、他的創作動機、創作習慣,甚至他的信仰、他的宗教、他的愛好……音樂是一個時代、一個社會的綜合反映,也是一個人自身的綜合體現。
狗卷荊看李斯特侃侃而談,他對貝多芬如數家珍,聊到音樂時,整個人散發出一種無與倫比的強大和統御力,跟平時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