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朝暮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快眼看書www.kyks.tw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律風開始建模之後, 進度就變得風一般快。
不過兩週時間,他已經大致建成了盤山結構的橋樑主體,並且摸索出了能夠用上的技術和材質。
但是這一套方案的問題, 依舊很多。
鍾珂進來,把三大盒資料放在地上。
她說:“律風, 你說的新雲江大橋的抗震設計, 我找到資料了,但是太多了, 你跟我一起去看看,然後再抱需要的過來。”
她和律風接觸久了,直接稱呼名字,變得更加熟悉。
雖然鍾珂在國院待了七年,但是負責的大多是繪製圖紙、報銷記賬的簡單工作。
還是第一次主動的去研究橋樑設計以外的工程技術,也就力所能及的幫律風查詢資料, 順便跑腿。
他們所做的盤山橋設計工作,已經不單純侷限在照章設計上了。
盤山結構存在的可能性、適用的建築材料、惡劣氣候會對橋樑造成的影響,都在他們的研究範圍之內。
鍾珂清楚的意識到, 說這是在完善構想,並不準確。
律風在做的, 明明是一份《烏雀山大橋採用盤山結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》!
思及此處,她的情緒格外興奮。
當初聽到律風一個人做出了越江橋可研報告,她就感到震驚無比, 充滿了詫異和羨慕。
現在,能夠親自參與到可行性研究之中,她立刻感受到了與照章畫圖截然不同的橋樑世界。
那些資料、實驗圖表,關係著一座橋樑的誕生和未來。
而她一點一點見到可行性的出現,心中充盈著成就感, 哪怕搬資料都感受到無比的快樂。
比起鍾珂的輕鬆愉快,律風顯得沉默許多。
他快速翻看了新雲江大橋的抗震結構,發現裡面採用的抗震設計,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容易學習。
因為,它是一座跨江橋。
雖然同樣身處地震帶斷層區,但是江水的浮力,借給這座橋樑天生的助力,讓設計師們在橋墩抗震上,採取了飄浮式體系。
“這個橋的抗震,不適合用在烏雀山上。”
律風很快否定了參考新雲江大橋的抗震技術,轉頭調出電腦裡國院涉及橋樑專利的清單。
清單分門別類,總結出來了國院設計的橋樑特性。
都是他依照著檔案館裡每一座橋樑的名字,在論文庫裡翻出來的。
然而,並不是每一種都能恰到好處的,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