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是非功過 帝國是怎樣煉成的 (第1/3頁)
易中天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快眼看書www.kyks.tw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漢武帝是十六歲登基的,上天也給了他足夠長的壽命和時間:享年七十,在位五十四年。這兩項紀錄不但超過了他的所有前輩,而且很久以後才被打破。
這可真是天之驕子。
武帝也不負天恩。在他治下,漢的政治、經濟、軍事和文化都達到鼎盛。疆域和勢力範圍,東鄰韓國,西有新疆,南至越南,北接蒙古,堪稱超級大帝國。
文化方面同樣燦爛輝煌。哲學家董仲舒,文學家司馬相如,音樂家李延年,探險家張騫,農學家趙過,天文學家唐都、落下閎,便都出在這個時代。
當然還有司馬遷。儘管漢武帝非常對不起這位偉大的史學家,也並不喜歡他的《史記》。
然而司馬遷卻如實地記錄了元封元年(前110)的封禪大典。那是十八萬騎兵,上千裡旗幟,一萬八千里行程的大製作,也是漢武帝功成名就的象徵。[28]
這一年,劉徹四十七歲。
實際上漢武的帝業基礎,十年前就已奠定。元狩四年(前119),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,衛青和霍去病兵至漠北,並以大將軍和驃騎將軍身份出任大司馬。
從此,漠南無匈奴,帝國有內朝。
這時,漢武帝登基才二十一年,實際執政十六年(前六年有太皇太后聽政),年齡三十七歲。開創併成就自己的帝國大業,他其實只用了半輩子。
此後的故事並無懸念:四十六歲滅南越和西南夷,四十七歲實行平準法和均輸法,四十八歲降滇王,四十九歲降朝鮮,五十一歲分天下為十三州部。
漢武的步伐,何其堅定!
步伐堅定,是因為目標明確,那就是天下一統,中央集權,皇權至上。這是秦始皇未竟之事業。
因此,漢武帝登基之後就頻頻出手:二十一歲置五經博士,二十三歲推行察舉,二十四歲始徵匈奴,三十歲用推恩法削弱王國勢力,三十三歲任命公孫弘為丞相,衛青為大將軍,併為博士設弟子。
這一系列動作都在他三十五歲以前完成,卻有著非凡的意義。尊儒,則秦政變為漢政;推恩,則分權變為集權;舉賢,則貴族變為官僚;討伐匈奴,則夷狄變為華夏。夷夏之分,王霸之術,古今之變,盡在其中。
中華大帝國巍然屹立,漢武的事業風生水起。
<img src="/uploads/allimg/200601/1-200601234304X5.jpg"/>
引自田昌五、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