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小明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快眼看書www.kyks.tw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理並無覬覦之心,而在袁世凱心目中,將來正式政府總理最合適的人選,也非趙秉鈞,而是徐世昌。徐“本項城總角之交,項城出山,一切多所倚重”,特別是“徐為清後隆裕最信任之人”,清帝遜位,徐從中斡旋,“實大有力”。因此,共和宣佈後,袁世凱一再敦聘其為最高顧問,但徐世昌一直沒有答應。[188]1912年6月下旬國務總理唐紹儀出走天津後,袁世凱又曾“力主委任徐世昌君為國務總理,國務員全部可不更動”。[189]1913年2月中旬,報紙曾就袁世凱當選正式大總統後的組閣設想報道雲:
日前有某黨黨員,探詢袁總統以正式政府成立,如舉公為總統,內閣用人之方針如何。聞總統答以段仍長陸軍,趙仍長內務,以徐世昌為總理,梁士詒長交通,其餘則任國民、共和、民主、統一四黨各出一人為閣員。梁士詒出總統府後,秘書長一席則以楊士琦充之云云。某黨員以內閣組織之方針若如是,恐難得多數黨員之同意。袁總統謂:若不如是組織,則我寧不為總統。詞甚決絕。[190]
由此可知,在袁世凱心目中,趙秉鈞在正式政府中最合適的位置還是內務總長,國務總理則以徐世昌為最合適。巧合的是,2月12日,徐世昌因隆裕太后病篤,由青島到了北京,於是各報紛紛報道其將出任總理。如《中國日報》雲:“徐以總統府之顧問,月支薪洋八百元,僑居青島數月,今忽來京,其原因外間傳說不一,但認為國務總理之候補者,則實居多數。”[191]《順天時報》亦云:“徐君於袁總統固有種種密接之關係,其政治上之手腕亦迥非儕輩所及,總統亦極注重此人,故將來總統地位鞏固,大振政治,則徐君必佔取重位,雄飛政界,亦決非空想雲。”[192]更引人注意的是,3月18日《大中華民國日報》載徐世昌“以民國國務員斷不能兼任清廷官職,爰於前日向宣統帝具折,請開去太保一缺。當奉旨允准,並賞給太傅銜,以示優異。徐已於昨日具折謝恩”。並語帶譏諷雲:“將來組織內閣時,徐之頭銜必大書特書‘欽加太傅銜國務總理’,然後可與二等男爵、勳一位、陸軍上將、直隸都督馮國璋先後媲美矣。”[193]《順天時報》也報道徐世昌已於3月15日奏請開缺,並說其“在正式政府佔總理一席,已牢不可動”。[194]雖然徐世昌曾向記者表示“決無出山之志”,而且後來果真拒絕了袁世凱的邀請,[195]但上述動向已清楚表明,趙秉鈞確非袁世凱及當時一般人心目中正式政府的總理人選,趙秉鈞內心對此應是很清楚的。既然如此,他如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