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印度土邦 (第2/5頁)
開心可可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快眼看書www.kyks.tw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如羅闍、摩訶羅闍、納瓦布和尼柴姆等,也是維護英國殖民統治的社會支柱。
1857年之前,英國設在印度的殖民政府確實長期打壓各個土邦,開始的時候,英國人的手法比較粗暴,不斷挑唆各邦國之間的矛盾,打算用武力威脅的手段,搞兼併和“削藩”,並且規定,如果一個土邦王公沒有兒子,那在王公死後,土邦就會被殖民政府吞併,著名的章西女王就是被這條規定逼反的,並因而觸發了印度民族大起義。之後,英國殖民者接受教訓,改變對印政策,決定保留並扶植土邦。1858年,英國頒佈《維多利亞女王宣言》,宣佈放棄兼併政策,承認土邦王公政權,以籠絡人心。1877年,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宣佈兼任印度女王,全印土邦歸其直接統治,土邦制度最後形成。由副王即印度總督行使對土邦的最高主權。
由此之後的近100年時間裡,直到印度獨立前,印度的土邦王室就開始了與英國的關係可謂是如膠似漆。印度大陸上所有土邦都活得好好的,一個也沒少,而這些土邦的王公也對英國給予了大量的支援,英國人打仗沒錢了,這些土邦就主動發行戰爭債券。英國人缺少士兵了,那這些土邦就鼓動自己的人民參加英國的軍隊去與為英國軍隊賣命。透過英國政府的拉攏,印度各土邦從此成為了“不列顛印度統治權的基本支柱”。特別是四個地盤最大,最有錢的土邦——巴羅達、邁索爾、海德拉巴與查謨和克什米爾,它們的王公(也稱大君)來倫敦時,都會享受21 響禮炮迎接的待遇,在禮賓和招待規格上,等同於歐洲君主。
後來隨著統治的穩定,英國又進一步削弱了土邦王公的權力。由於土邦面積大小不等,實力各不相同,英國殖民當局,廢除了大部分實力弱小土邦王公擁有軍隊的權力,只有幾個大型土邦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。透過這些措施,英國基本實現了對印度地區的整合。
至1947年印巴分治前夕,全印土邦面積114萬5千平方公里,人口近一億。至十九世紀三、四十年代,全印共有土邦562一說600個,成為東印度公司各種形式的藩屬國,其中最大的15個土邦分別海得拉巴土邦、克什米爾土邦、邁索爾土邦、馬拉特聯盟、旁遮普土邦、孟加拉土邦、信德土邦、奧德土邦、海得拉巴土邦、卡納塔克土邦、馬德拉斯土邦、馬拉特聯盟、旁遮普、邁索爾、孟加拉和信德土邦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!
所以,某種程度上可以說,印度是先有土邦,後有英屬印度,再後才有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