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 博古的推理 (第5/7頁)
黎汝清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快眼看書www.kyks.tw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燃了香菸:
“那是多大的雪啊,足有兩英尺深。那時,伏龍芝軍事學院派我到莫斯科無產階級師參加軍事演習,那是非常嚴格的戰鬥技術訓練……零下三十五度……我帶著部隊高喊著‘烏拉’,衝進敵陣,忘記了寒冷。”
“是啊,零下三十五度。”博古應和著。他也想起了那個寒冷的大雪天。那時,剛剛跟王明結婚的漂亮而富有詩人氣質的孟慶樹女士,忽然邀請他跟劉群先一同去遊覽新聖母公墓。這是一種大膽而富於浪漫色彩的邀請。
青春熱血,精力旺盛得無處宣洩,忍不住要去赴湯蹈火。龍潭虎穴都敢去,難道還怕漫天風雪嗎?新結婚去遊墓地,這種“獨創”精神並不是人人都有。
孟慶樹用一句富有詩情的話概括了大雪後的莫斯科,她說:“上帝用一領潔白無瑕的大斗篷,把我們跟莫斯科包裹起來,預備送到共產主義的天國裡去!”
莫斯科西南郊的新聖母公墓是世界著名的墓地之一,它佔地六萬四千平方米,被紅色的垣牆護圍著。墓地上古木參天,各具特色的碑碣雕像林立。它與巴黎的拉雪茲公墓齊名。各國的歷史學家、社會活動家和文學藝術家,都懷著各自的願望到墓地來巡禮。
這塊墓地在十六世紀就初具規模,那時是封建貴族和高階神職人員的專有墓園,風景絕佳,環境幽靜。一位俄國貴族在生前遊覽墓園時說過這樣一句話:“死後安葬在這裡那是幸事。墓地的寧靜使死神也變得受人歡迎。”十九世紀,加入墓地的是百萬富賈和有名望的高階知識分子。十月革命後,這裡成了紅場之外的最重要的官方墓地,安葬著高階官員、將軍、英雄人物、政治家、科學家、文學藝術家和社會名流。
四位俄語流暢的外國人,在這樣的天氣來墓園觀光,使守墓人頗為驚訝。
墓園銀裝素裹,一片沉寂。他們的高筒皮靴踏著鬆軟而潔淨的厚雪,在墓道上漫步,各人心裡都產生著一種奇趣。
博古:“我彷彿覺得墓中人在望著我們。感謝我們打破了嚴冬的孤寂,給他們帶來了慰藉。”
劉群先:“我覺得墓地的寒冷非常特別,這種冰凍凝固的清冷,使我的心都凍透了。”
孟慶樹:“這雪,使墓地變得純潔、恬靜、安詳、美麗,這些長眠者生前未必幸福,而在墓地卻享受著永恆的安寧。”
王明:“歷史真情往往被後來製造的假象掩蓋在墳墓中,死人註定是不得安寧的。”
孟慶樹:“你說得太殘酷了。”
王